金柚网(ID:MissU_app)作者
看鉴社推荐阅读时长
7分钟
前几日,受消息影响,日本连锁便利店7-11的母公司Seveni股价一度大涨逾7%。
原因是美国对冲基金ValueActCapital已持有该公司价值15.3亿美元的股份,并希望其考虑做出改变,或者将7-11拆分出来,7-11的价值可能是目前估值的两倍以上。
并且,该基金甚至认为,7-11在日本的地位将像麦当劳和星巴克在美国的地位一样,未来有巨大的成长潜力。
为何在实体零售面临疫情的冲击下,便利店业态却能持续受到资本的青睐?便利店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如何,能否走出日本便利店的发展路径?未来便利店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未来之路何去何从?
我们从全局视角先对便利店做全面的了解。
便利店起源于美国,在日本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日本便利店呈现三大巨头的格局,行业高度集中,呈寡头垄断格局,日本头部三大品牌合计占据86%的市场份额。
年日本便利店行业市场份额分布
日本的发展得益于日本便利店完善的服务以及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由于日本老龄化严重,一人食、独居的老人较多,于是存在于社区附近的便利店成为最佳的消费场合。
再来看中国,目前便利店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年至年,中国连锁便利店行业市场规模由亿元增长到亿元,年同比增长6.26%。
同时,中国便利店数量在不断增长,从年至年,便利店数量从9.1万家增长到14.4万家,年同比增长9.09%。
全国品牌连锁便利店销售额(亿元)
中国便利店数量变化(万家)
而从集中度角度看,中国便利店的集中度远低于日本的集中度。年前十大便利店店铺数占全国店铺总数的67%,其中前两名石油系(易捷和昆仑好客)合计占36%,第三名美宜佳市场占比为14.5%,剩余7家便利店仅占16.5%的市场份额。
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份额分布
不仅在集中度角度,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商品结构、扩张方式等方面中日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商品结构日本便利店自有品牌比例40-50%,其中7-11研发自有品牌种,80%日配食品为自有品牌;而国内便利店80%以上企业自有品牌比例低于10%。
另外,中国便利店样本企业中,35%企业即食品占比低于10%,62%的企业低于20%,远低于日本企业。
国产便利店商品结构及供应链建设
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扩张方式便利店盈利模式分为自营模式和加盟模式,日本便利店加盟店占比超95%,规模发展后净利率较高。日本便利店发展期间采取了高密度加盟的模式,良好的经营情况以及有效的加盟管理使得日本便利店规模化有序发展,并在较高运营成本条件下维持较高净利率。
而中国便利店目前的平均加盟店比例虽已上升至48%,但仍与日本龙头有一定距离,特许加盟发展空间仍较大。
那么未来便利店会在中国如何发展呢?其实便利店发展同人均GDP具有一定相关性,根据研究显示,便利店在人均GDP达到美元、美元、1万美元、2万美元阶段都会有实质性变化。
随着我国人均GDP迈向1万美元大关以及前所未有的城镇化进程,中国便利店的发展也迎来大的机遇。
另外,人口老龄化、小家庭的人口结构以及“一人食”的新消费观念的产生,更加奠定了中国便利店未来发展的基础。除此之外,*策也不断出台支持便利店业态的发展。
近几年便利店*策
在*策、社会环境以及消费习惯改变多方因素的推动下,便利店前景会愈发的明朗。但在新零售、社区团购等多种新业态出现的情况下,便利店也面临诸多挑战,倒逼着便利店进行转型。
那么便利店可以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转型呢?便利店未来的路会如何走呢?
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随着消费者习惯的改变以及互联网巨头带头进行数字化建设,便利店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是必然趋势,头部连锁企业都已经开始逐步进入数字化转型阶段,如红旗连锁、美宜佳、便利蜂等。其中,便利蜂凭借强大的算法能力,通过“中央大脑”进行决策,大幅减少了人工成本。但从我国便利店的现状看,我国便利店企业运营效率远低于国际水平,近6成企业仍处在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
在年调研的样本企业中,57%的企业仍处在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27%处在中级阶段,16%未开始。所以便利店转型迫在眉睫。
跨界合作在面对盒马mini、永辉生活以及京东到家等新零售模式,便利店也需要积极地迈出创新的步伐,增加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目前,“便利店+咖啡”、“便利店+餐饮”等模式已经很普及,还可以增加“便利店+生鲜”、“便利店+药店”等模式,以增加消费者的购物频次。
另外,便利店还可以结合各地区的当地特色,增加当地小吃或者特色商品等,如武汉的Today就推出了4元的热干面即时食品,受到消费者的热捧。
便利店+社区团购便利店是离社区消费者最近的零售业态,于社区团购的推广而言有着天然的优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