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付小为日前,湖南永州一名中学教师回家途中发生车祸,被送进当地医院。家属找到他时,却是在医院大门外的垃圾堆旁。医院称,误认为这名伤者 精神有问题 ,所以要求保卫科人员尽快处理此人。医院方面以误认作 精神有问题 为由,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如果真的精神有问题,这种置伤者于不顾的做法就合理适当了?这一理由,体现出医学的专业化形成的治疗机构的专业化,一个结果就是,医院以病情特征来区分与收治人,救死扶伤的整体追求发生了分化。你不是我收治的对象,所以我管不了你,这或许是 精神有问题 便被扔弃的潜台词。毋庸置疑,医院、医生的公共形象在下滑,近段时间有关医院的负面新闻也不止这一件,比如病人在医院上吊自杀无人理会,多家医院拒收肺结核孕妇,将新生儿误作死婴处理等等,医药费用药品回扣的情况也屡屡爆出,为人诟病已久。医学的专业化、精细化,使许多疾病治疗上不断取得突破,这个过程中,作为知识体系的医学也在演变。古代医生诊治,尝药、望闻问切,这些方法将关注点投身于病人,是对生命个体的直接体察,治疗活动也是一种人格交流活动。在现代医学里,人被当做疾病的载体,诊治的对象是具体的疾病,找出病灶,手术切除或者仪器处理,病人与医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间接性与中介性。换句话说,从医方的视角来看,治疗是医生与疾病的关系,病人退居疾病之后,曾经的人与人的关系无形中变成了人与物的关系。我们需要回溯医学的本质。医学归根到底是人学,医卫事业归根到底是以人为本的事业、人道事业。从人的立场出发,医院或医生首先不能缺乏的,就是对人的爱心、同情心与责任心, 医者仁心 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 机器学化 、 收费学化 的医学,应警惕其中的人性因素的缺失,而直接将病人置之不理,甚至当做物品一样的丢弃,更是违背了基本人性良知,没有资格称为 医 。
第一:重度阳痿
迷迭香的花语:纪念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