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种B超引导下的内镜手术让孩子少挨了一刀 [复制链接]

1#
刘*连 https://m.39.net/pf/a_4305593.html
                            

原创宣传中心浙大儿院

妙妙是一位提前来到人间的天使,在妈妈怀她31周时就出生了。来到人世后,一家人还没来得及庆贺新生,就开始了与病痛的交战……

她一出生就被发现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医院做了肠切除、肠吻合等手术,后来父母带她辗转来到浙大儿院,新生儿外科专家又为她进行造口造瘘等手术,帮助优化和重建消化道功能结构。

算起来,她的腹部已进行大大小小五次手术,其他部位也进行过两次手术。虽然她才一岁多,经历的手术已比很多人一生都要多。

图片来自网络与案例无关

就在几天前,她又一次面临开腹手术。因为早产和多次肠道手术,妙妙喂养出现困难,进食后容易呛咳引起多次吸入性肺炎,半年前就只能依靠鼻胃管喂养,鼻胃管喂养后又出现反复呕吐,自个儿越来越不愿意吃东西,加上长时间留置胃管容易导致鼻腔及咽喉部的损伤,又无法进行经口进食的康复训练。

自己不吃,长期依靠鼻胃管喂养,无法进行康复训练,怎么办?经消化内科讨论后,建议孩子进行胃造瘘术,通过胃造瘘管输入营养。那么瘘怎么造?能一根针直接穿刺进去,还是得再次外科手术?

图为楼主任团队正为妙妙手术

看着妙妙密密麻麻都是手术疤痕的腹部,手术经验十分丰富的消化内科副主任楼金玕主任医师也犯了难:因为造瘘穿刺点需要避开疤痕选择正常皮肤,同时穿刺时需要避开腹腔内的肝脏及肠管,而多次腹部手术后遗留的疤痕周围还能找到合适的胃造瘘穿刺点吗?能否请腹腔镜辅助?然而,外科医师的结论是小朋友既往多次肠道手术史,存在肠粘连及腹壁粘连可能,无法进行腹腔镜辅助。

难道孩子怎么都逃不过这一刀?

楼主任团队不愿放弃,在与家长充分沟通后,与外科金益医师、超声科徐彬副主任讨论后决定先尝试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如果无法找到穿刺点,再改行外科手术造瘘。

在超声科王彪医师协助下,消化内科楼金玕主任医师、余金丹副主任医师及唐鲁静主治医师一起携手,终于在小朋友腹部满是疤痕的中间找到仅有的一处穿刺点,随后又在B超引导及胃镜监视下,顺利穿刺达到胃腔,成功完成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手术全程约半小时,每一秒手术团队都高度紧张,手术成功让整个团队都感到振奋。

图为胃造瘘成功后,可以给孩子经胃造瘘空肠管喂养

“妙妙是消化内科首例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孩子,为我们的内镜下胃造瘘术探索出新的适应症。此次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切实减少了患儿的痛苦,避免腹部再挨一刀。术后第2天孩子就开始经胃造瘘空肠管喂养了。”

楼金玕表示,B超引导为特殊患儿胃造瘘术带来新的希望,但因为胃肠内气体较多,很容易对B超检查造成干扰,十分考验团队技术和经验,所以每一步都得特别小心。

图为穿刺到胃腔后成功完成胃造瘘

此次手术的成功,是否意味着妙妙的病治好了?对此,楼金玕表示,胃造瘘患儿基础疾病十分复杂,多数存在喂养障碍,治疗康复过程也很漫长,成功胃造瘘只是帮助孩子建立了长期的喂养通道,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后续还需要更多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消化内科团队和其他科室相关同事,都在精心为她治疗,希望孩子早点康复。

什么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有什么好处?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是指在胃镜引导下通过腹壁皮肤放置胃造瘘管进行肠内营养和胃肠减压,适用于进食和吞咽障碍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以及反复吸入性肺炎,严重胃食管反流等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治疗患儿。

儿童因年龄小、营养状况差、基础疾病复杂、腹腔空间小、肠管扩张、左叶肝肥大等原因,导致手术较困难,医院常规开展内镜下胃造瘘术。低体重患儿在行内镜下胃造瘘术时常出现无法选择穿刺点,或者在术中胃镜注气后穿刺点发生改变,这时候就需要腹腔镜辅助下进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以提高胃造瘘穿刺成功率并降低周围脏器及肠管损伤的发生率。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作为一项微创手术,为各种原因喂养障碍患儿建立肠内营养支持通道,损伤小、恢复快,同时在腹腔镜及B超辅助下,可以大大拓展了内镜下胃造瘘术的适应症,充分发挥微创手术的价值。

认识下浙大儿院消化内科

自年1月首次开展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以来,浙大儿院消化内科已开展44例次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其中腹腔镜辅助下14例次,年龄最小的4个月,平均年龄26个月,体重最轻3.6Kg,平均体重8.6Kg。

作为国内最早建立的小儿消化专科,浙大儿院消化内科已形成了集专科病房、专科门诊、专病门诊、消化内镜、胃肠动力、消化实验室和临床营养管理为一体的专业体系,同时拥有一支整体技术实力雄厚的团队,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10名、住院医师9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以及专科护士20名,目前有专科床位50张,收治病人余例/年,消化内镜诊疗余例/年。

科室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达国内领先,并在全国率先开展儿童胃肠镜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动力检查和治疗、小儿经皮肝穿刺技术、胶囊内镜、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治疗等项技术,对儿童消化系统建立一系列成熟的诊断和治疗(包括营养治疗)方案,成功救治大量疑难重危病儿。科室开展常规电子胃镜检查、电子结肠镜检查、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术中内镜检查,开展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摘除术(胃、小肠、结肠)、消化道出血止血术(包括喷洒、套扎、硬化剂注射、钛夹)、消化道异物钳取、胃扭转复位、食道狭窄扩张术、内镜下置管术、食管支架置入及取出、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经口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POEM)、内镜下十二指肠隔膜切开术、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介入性ERCP技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术、胰管支架置入术、胰管及胆管结石取石术、胆汁外引流术、胆汁内引流术等)、24小时食道pH和阻抗测定、食道动力测定、下消化道动力测定、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碳13尿素呼吸试验、功能性便秘生物反馈治疗、住院病人临床营养管理等治疗技术。

原标题:《厉害了!这种B超引导下的内镜手术让孩子少挨了一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